第53章 抉擇的交叉口
關燈
小
中
大
第53章 抉擇的交叉口
潮陽縣衙內。
一家三口人坐在廊廡底下嗦面, 穿堂風一吹,十分愜意。
槐芽綠面切成長條,涼水汀過, 扮上麻油、胡瓜和去年秋釀好的柿子醋, 七娘便能吃一大碗。李白還特意叫於主簿尋了老死的耕牛, 買回二斤牛肉來, 配著涼面吃。
忙了五六日潮漳道的事情,李白也是今日才回到縣衙。三人邊吃邊聊,就聽許葭說起梅仙人評判嶺南船戶之事。
他吸溜著咽下一大口面, 笑呵呵道:“人家這話也沒說錯。俚人船戶一身本事,卻放任天性, 難以管束。不然,也不會坐擁這般得天獨厚的條件,還難以出頭了。”
“什麽條件啊?我們不是很窮嘛?”七娘忍不住問。
李白落了食箸,索性一點一點分析給七娘聽。
嶺南靠海, 漁業和水軍本就有著天然的發展優勢。高祖時,淮南道行臺仆射造反,嶺南交州、廣州、泉州和桂州的水軍便曾作為主力走水路剿滅反賊,大獲全勝。①
水軍的強盛,也促使了道內沿海沿江的居住者都會撐船下海, 摸篙工、楫師的掌船技自然也就水漲船高。
只不過,這些人沒有受過軍法約束, 性子實在野了些。
七娘聽得感嘆一聲:“那還是請張阿翁想想法子, 對他們約束幾分吧。不說像軍法一般嚴明, 出個‘道內行船規則’, 還是可以做到的嘛。”
李白對七娘提出的行船規則有些興致。
便催她:“說說看,你有什麽見解?”
七娘登時坐直身子, 抹了抹嘴羅列道:“我看過《唐律疏議》和《水部式》,裏頭有很多關於內河舟船航行、津渡開設管理的要求。嶺南地偏,難以教化,朝廷不管,張阿翁卻可以出手理一理的。”
比如說,就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先進行約束——
第一,行船前要檢查船體,保證密不透水;
第二,行船中的泊水速度嚴格遵循不同規定。參考唐律,載重行舟時,溯河日三十裏,江水四十裏,餘下的四十五裏;空舟溯河則為日四十裏,江五十裏,餘水六十裏。另外,順流之舟可以放寬要求,河日一百五十裏,江一百裏,餘水七十裏;②
第三,船只竹筏行船中相遇,上水船要主動避讓下水船;
第四,嚴格限制超載,每多出50斤糧或一人,罰五百錢。
七娘認認真真說完自己的想法,嗓子都冒煙了,許葭連忙喚人給她弄一碗涼茶來。茶是午前就泡好的,熱天裏下肚十分解渴,七娘喝得急了些,險些被嗆到。
許葭一邊給小女郎拍背順氣,一邊責備地瞧了眼李白:“郎君這幾日都忙得沒空歸家,如今剛回來,怎麽又拉著七娘一起論公事了?人須得好好吃飯,才能有力氣幹活。”
李白還在腦中琢磨著七娘方才說的四點規定,聞言忙笑著哄許葭:“二娘說的是,都怪這丫頭吃飯的時候話多。我這就食不言,吃起來!”
七娘聞言,不可置信地看向她師父:“什麽叫我話多,明明是你讓我說的嘛!阿姊他又欺負人!”
許葭瞧見這委屈巴巴的小表情,不由“撲哧”樂出來。
李縣尹也跟著樂,隨後悠哉悠哉抱起碗來,呼嚕呼嚕嗦著面片兒,臉上沒有一點坑害小徒弟的愧疚。
七娘便站起身來,兇狠地“哼”一聲,跑遠了。
李白笑道:“還是個小丫頭呢。”
許葭也接話:“我瞧著郎君比小丫頭還稚氣未脫。”
李白樂得不行,給許葭夾了牛肉催她多吃些。他打算給廣州那邊去封信,將七娘的提議報給張都督。
*
梅仙人被安頓在了潮陽縣外郭城。
與戚翁家的油梁相隔不遠,方便戚翁的兩個兒子隨時盯著他。
梅仙人本姓黃,出身泉州造船監世代任用的船匠家族。
起初,他也是被家族內定好路子,要進造船監內,兢兢業業了此一生的。
奈何這人天賦異稟,對船舶的認知過於超前,一心想造出橫行大海的遠洋船。泉州造船監辨不出千裏馬,容不下他,這才有了“仙人造仙槎,並孤身一人漂泊南海”之事。
這樣一個醉心造船的人,對不理解他的泉州自然沒有半分留戀。
落腳當日,聽說潮陽縣張貼了召農工商令,梅仙人瞧過之後,便請阿尋為自己造個新戶籍,正式以工匠身份,落戶潮陽。
戶籍籍冊上,他用了梅舟這個新名字。
七娘得空尋過來時,正趕上梅舟在院中鋸斷木。
鋸木頭的聲響富有節奏,充斥律動,七娘踩過滿地的刨花,走到梅舟跟前,大聲問:“如今都沒有造船監那些工具,你就能造船嗎?”
梅舟被這一聲吼,才察覺到七娘來了。停下手上的活計,滿面自豪道:“造船監那些不懂船的人,工具再多,木材再好,也不過是糟蹋東西。好船講求的是結構和技術,結構上已經有了七娘子的圖紙,只消有紮實的榫卯技術、水密隔艙和撚縫技術,造一艘好船便不在話下。”
七娘這幾日用功讀了制船的書。
因而,梅舟這一番話說下來,她也能聽懂。
大唐的造船技術確實令人嘆為觀止。
一艘船單靠榫卯結構,與少量聯合處的鐵釘,便能拼出大致的船型。這種釘接榫合的木工工藝,是在大唐首次被用到了制船上。船匠們利用榫卯控制木件之間的扭動,精密計量,使最後造出的船只更為穩固耐用。
再說水密隔艙。
聽起來覆雜,其實就是防水艙。
它最早就是專為漕運船而生的,萬一船體航行中有哪處漏水,不會影響其他艙室,以此來保住更多貨物。
而船體要被劃分為數個小艙室,進行分離隔水,就必然少不了撚縫技術。
顧名思義,撚縫就是對木板縫隙、螺栓孔穴進行填補,防止船體因為這些縫隙而漏水。③
這是一種很神奇的老祖宗的智慧。
七娘看了半晌書,實在想象不到其中的奧妙,這才溜達著跑來尋梅舟。
梅舟聽七娘疑惑,也不藏私。
他把七娘當作自己的伯樂,笑道:“泉州造船,用於撚縫的材料主要是桐油、石灰和貝殼粉,到了河南道和劍南道那邊,因為不靠海,不好尋貝殼,便會用一些麻物燒成的灰代替。”
撚縫技術一旦掌握了配比,主要靠的還是耐心和細心。一艘船所有的縫隙角落是半點也不能落下,否則,入了水就是功虧一簣。
七娘點點頭,忽然想到什麽,開口問:“桐油……是桐樹上落的油桐子榨出來的?”
梅舟點頭:“這東西用途廣,桐油燈能照明,熟桐油又能防水,油傘上頭塗的那一層也是桐油,所以並不便宜。許多船戶刷不起這東西,只會用油桐樹燒灰,給船做撚縫,效果大打折扣,經不起太大顛簸。”
七娘眼前一亮。
造船她不會,制桐油肯定能幫上忙。
嶺南道東側和劍南道西南都長著許多野生的油桐樹,不能白白浪費。七娘扭頭吩咐阿尋,待會兒讓戚翁那邊試試壓榨桐油子。若能降低成本,或許可以建議張阿翁,倡議百姓種植油桐的事情。
七娘琢磨起這些有的沒的,表情就不由變得慎重又嚴肅。
梅舟側目瞧了一會兒,才笑著開口:“七娘子與江淮兩道的造船監對上,倒是真沒在怕的。”
七娘便仰起頭:“有什麽好怕的。”
“這江淮兩道湊一雙,吃了數十年漕運的紅利,卻一點兒長進都沒有,每年到汴河口,不知損耗多少糧銀。這些虧損到了來年,可都是百姓頭上沈重的課丁稅。”
梅舟怔了怔,沒想到小女郎竟能看到這些微末之民的苦痛。
他垂著頭繼續鋸那一截斷木,口上也讚同道:“貞觀年間,太宗在江南十二洲設造船監,從那裏出來的弘舸巨艦無數,因而,很多人肯定覺得江淮比嶺南有太多優勢。”
“不過,我也算是從造船監出來的,深知他們多年來奉朝廷之命,全力鉆研戰船為,對漕運船其實一竅不通。”④
至於原因,七娘也聽張九齡講過。
大唐建朝之後,幾十年間都忙著打新羅(朝/鮮半島),戰船自然而然成為關註的重頭。一直到唐晚期,朝廷才會意識到南方商業貿易的重要性,從而關註商船、遠洋船等促進貿易的船型。
朝廷如今的局限性,反而成了嶺南可以利用的突破口。
七娘與梅舟又聊了幾句,才想起李白讓帶的話:“我阿耶說了,城外百裏,靠近水林之間的造船署已經搭建起來了,裏頭的木工目前還不多,都是戚翁掌眼選進來的。剩下的造船匠會由廣州選好,這幾日就走水路到齊。”
“你過去以後統領全署,可要帶他們早日造出新漕船啊。”
梅舟詫異:“讓我統領,嶺南道的大都督當真放心?”
七娘只笑著不說話。
能造得出仙槎、看得懂圖紙,就已經說明許多問題了。嶺南正值用人之際,這時候,無論是張阿翁和師父,還是她自己,都不會吝嗇於給有才學技藝之人一個機會。
這同樣也是在為嶺南創造新的生機。
梅舟感受到其中的信任,忽然有些感動,就好像他那一點微小不值一提的熱忱,終於被伯樂看在眼中。
他撫了撫衣擺,正面向七娘深深一揖手:“定不辱命。”
*
開元十九年,入夏。
幾件意外的小事件不聲不響開了頭,卻註定要璀璨絢爛,在一些人的生命裏留下抹不去的回憶。
夏日裏草木葳蕤,十九歲的杜甫出了家門,漫游到吳越一帶,聽聞嶺南這一年來有許多新變化,禁不住起了好奇心,轉道南下。
與此同時。
東都洛陽城外,十三歲的楊玉娘收拾了包裹細軟,毫不留戀地登上馬車,按照三叔父楊玄璬的意思,入長安攀尋本該屬於弘農楊氏的潑天富貴。
女帝離世已有二十六載。
二十六年間,許多事情塵歸塵,土歸土,都已不似故年。唯有李唐皇室帝王的獵艷範圍,依舊被有心人刻意地局限在女帝創組的“李武韋楊”四氏之內。④
李武韋楊所連成的婚姻集團,甚至透過了高力士的層層篩選,將李隆基越纏越緊,包圍蒙蔽。
昨日的武惠妃如此;
明日的楊玉娘也未嘗不可。
想到這裏,楊玉娘垂眸自嘲一笑,莫名記起一個人。
去年此時,她曾在南市永泰樓撞到一位小娘子,聽人喚其“七娘”。在那之前,她們也曾在長安有過一面之緣。
七娘似乎總能看穿她故作柔弱的偽裝。
即便如此,還是悄悄告誡她,壽王很弱,不堪為嫁。
沒成想,她在東都呆了一年,日日苦練楊家娘子必須擅長的歌舞音律,舉盞對飲,最終還是被叔父推上了“嫁皇子”這條路。
近身伺候的婢子打斷了楊玉娘出神思索,笑吟吟搭話:“這回為壽王殿下選妃,楊氏已經早早在京中做好打點,大爺說了,五娘子便是什麽都不做,至少也能得封個孺人(王妾室)回來。”
楊玉娘柔柔一笑:“長安的路,哪裏是那般好走的。”
婢子聽不懂,她卻也不欲解釋,撩開車馬邊的簾子望向外頭。
武惠妃是個不夠聰慧,卻又野心過度的女人。壽王殿下身處儲君之爭,有這樣一個母妃就好似在漩渦正中,即便是個厲害角色,也斷不是她的首選。
更何況,殿下似乎還是個怯懦膽小的。
楊玉娘指尖有一搭沒一搭地敲擊著車窗邊緣,想到了興慶宮龍椅上的聖人,慢慢畫了個圈。
她打算入京之後,再去尋一次七娘。
這次,她可不會再輕易離開長安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潮陽縣衙內。
一家三口人坐在廊廡底下嗦面, 穿堂風一吹,十分愜意。
槐芽綠面切成長條,涼水汀過, 扮上麻油、胡瓜和去年秋釀好的柿子醋, 七娘便能吃一大碗。李白還特意叫於主簿尋了老死的耕牛, 買回二斤牛肉來, 配著涼面吃。
忙了五六日潮漳道的事情,李白也是今日才回到縣衙。三人邊吃邊聊,就聽許葭說起梅仙人評判嶺南船戶之事。
他吸溜著咽下一大口面, 笑呵呵道:“人家這話也沒說錯。俚人船戶一身本事,卻放任天性, 難以管束。不然,也不會坐擁這般得天獨厚的條件,還難以出頭了。”
“什麽條件啊?我們不是很窮嘛?”七娘忍不住問。
李白落了食箸,索性一點一點分析給七娘聽。
嶺南靠海, 漁業和水軍本就有著天然的發展優勢。高祖時,淮南道行臺仆射造反,嶺南交州、廣州、泉州和桂州的水軍便曾作為主力走水路剿滅反賊,大獲全勝。①
水軍的強盛,也促使了道內沿海沿江的居住者都會撐船下海, 摸篙工、楫師的掌船技自然也就水漲船高。
只不過,這些人沒有受過軍法約束, 性子實在野了些。
七娘聽得感嘆一聲:“那還是請張阿翁想想法子, 對他們約束幾分吧。不說像軍法一般嚴明, 出個‘道內行船規則’, 還是可以做到的嘛。”
李白對七娘提出的行船規則有些興致。
便催她:“說說看,你有什麽見解?”
七娘登時坐直身子, 抹了抹嘴羅列道:“我看過《唐律疏議》和《水部式》,裏頭有很多關於內河舟船航行、津渡開設管理的要求。嶺南地偏,難以教化,朝廷不管,張阿翁卻可以出手理一理的。”
比如說,就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先進行約束——
第一,行船前要檢查船體,保證密不透水;
第二,行船中的泊水速度嚴格遵循不同規定。參考唐律,載重行舟時,溯河日三十裏,江水四十裏,餘下的四十五裏;空舟溯河則為日四十裏,江五十裏,餘水六十裏。另外,順流之舟可以放寬要求,河日一百五十裏,江一百裏,餘水七十裏;②
第三,船只竹筏行船中相遇,上水船要主動避讓下水船;
第四,嚴格限制超載,每多出50斤糧或一人,罰五百錢。
七娘認認真真說完自己的想法,嗓子都冒煙了,許葭連忙喚人給她弄一碗涼茶來。茶是午前就泡好的,熱天裏下肚十分解渴,七娘喝得急了些,險些被嗆到。
許葭一邊給小女郎拍背順氣,一邊責備地瞧了眼李白:“郎君這幾日都忙得沒空歸家,如今剛回來,怎麽又拉著七娘一起論公事了?人須得好好吃飯,才能有力氣幹活。”
李白還在腦中琢磨著七娘方才說的四點規定,聞言忙笑著哄許葭:“二娘說的是,都怪這丫頭吃飯的時候話多。我這就食不言,吃起來!”
七娘聞言,不可置信地看向她師父:“什麽叫我話多,明明是你讓我說的嘛!阿姊他又欺負人!”
許葭瞧見這委屈巴巴的小表情,不由“撲哧”樂出來。
李縣尹也跟著樂,隨後悠哉悠哉抱起碗來,呼嚕呼嚕嗦著面片兒,臉上沒有一點坑害小徒弟的愧疚。
七娘便站起身來,兇狠地“哼”一聲,跑遠了。
李白笑道:“還是個小丫頭呢。”
許葭也接話:“我瞧著郎君比小丫頭還稚氣未脫。”
李白樂得不行,給許葭夾了牛肉催她多吃些。他打算給廣州那邊去封信,將七娘的提議報給張都督。
*
梅仙人被安頓在了潮陽縣外郭城。
與戚翁家的油梁相隔不遠,方便戚翁的兩個兒子隨時盯著他。
梅仙人本姓黃,出身泉州造船監世代任用的船匠家族。
起初,他也是被家族內定好路子,要進造船監內,兢兢業業了此一生的。
奈何這人天賦異稟,對船舶的認知過於超前,一心想造出橫行大海的遠洋船。泉州造船監辨不出千裏馬,容不下他,這才有了“仙人造仙槎,並孤身一人漂泊南海”之事。
這樣一個醉心造船的人,對不理解他的泉州自然沒有半分留戀。
落腳當日,聽說潮陽縣張貼了召農工商令,梅仙人瞧過之後,便請阿尋為自己造個新戶籍,正式以工匠身份,落戶潮陽。
戶籍籍冊上,他用了梅舟這個新名字。
七娘得空尋過來時,正趕上梅舟在院中鋸斷木。
鋸木頭的聲響富有節奏,充斥律動,七娘踩過滿地的刨花,走到梅舟跟前,大聲問:“如今都沒有造船監那些工具,你就能造船嗎?”
梅舟被這一聲吼,才察覺到七娘來了。停下手上的活計,滿面自豪道:“造船監那些不懂船的人,工具再多,木材再好,也不過是糟蹋東西。好船講求的是結構和技術,結構上已經有了七娘子的圖紙,只消有紮實的榫卯技術、水密隔艙和撚縫技術,造一艘好船便不在話下。”
七娘這幾日用功讀了制船的書。
因而,梅舟這一番話說下來,她也能聽懂。
大唐的造船技術確實令人嘆為觀止。
一艘船單靠榫卯結構,與少量聯合處的鐵釘,便能拼出大致的船型。這種釘接榫合的木工工藝,是在大唐首次被用到了制船上。船匠們利用榫卯控制木件之間的扭動,精密計量,使最後造出的船只更為穩固耐用。
再說水密隔艙。
聽起來覆雜,其實就是防水艙。
它最早就是專為漕運船而生的,萬一船體航行中有哪處漏水,不會影響其他艙室,以此來保住更多貨物。
而船體要被劃分為數個小艙室,進行分離隔水,就必然少不了撚縫技術。
顧名思義,撚縫就是對木板縫隙、螺栓孔穴進行填補,防止船體因為這些縫隙而漏水。③
這是一種很神奇的老祖宗的智慧。
七娘看了半晌書,實在想象不到其中的奧妙,這才溜達著跑來尋梅舟。
梅舟聽七娘疑惑,也不藏私。
他把七娘當作自己的伯樂,笑道:“泉州造船,用於撚縫的材料主要是桐油、石灰和貝殼粉,到了河南道和劍南道那邊,因為不靠海,不好尋貝殼,便會用一些麻物燒成的灰代替。”
撚縫技術一旦掌握了配比,主要靠的還是耐心和細心。一艘船所有的縫隙角落是半點也不能落下,否則,入了水就是功虧一簣。
七娘點點頭,忽然想到什麽,開口問:“桐油……是桐樹上落的油桐子榨出來的?”
梅舟點頭:“這東西用途廣,桐油燈能照明,熟桐油又能防水,油傘上頭塗的那一層也是桐油,所以並不便宜。許多船戶刷不起這東西,只會用油桐樹燒灰,給船做撚縫,效果大打折扣,經不起太大顛簸。”
七娘眼前一亮。
造船她不會,制桐油肯定能幫上忙。
嶺南道東側和劍南道西南都長著許多野生的油桐樹,不能白白浪費。七娘扭頭吩咐阿尋,待會兒讓戚翁那邊試試壓榨桐油子。若能降低成本,或許可以建議張阿翁,倡議百姓種植油桐的事情。
七娘琢磨起這些有的沒的,表情就不由變得慎重又嚴肅。
梅舟側目瞧了一會兒,才笑著開口:“七娘子與江淮兩道的造船監對上,倒是真沒在怕的。”
七娘便仰起頭:“有什麽好怕的。”
“這江淮兩道湊一雙,吃了數十年漕運的紅利,卻一點兒長進都沒有,每年到汴河口,不知損耗多少糧銀。這些虧損到了來年,可都是百姓頭上沈重的課丁稅。”
梅舟怔了怔,沒想到小女郎竟能看到這些微末之民的苦痛。
他垂著頭繼續鋸那一截斷木,口上也讚同道:“貞觀年間,太宗在江南十二洲設造船監,從那裏出來的弘舸巨艦無數,因而,很多人肯定覺得江淮比嶺南有太多優勢。”
“不過,我也算是從造船監出來的,深知他們多年來奉朝廷之命,全力鉆研戰船為,對漕運船其實一竅不通。”④
至於原因,七娘也聽張九齡講過。
大唐建朝之後,幾十年間都忙著打新羅(朝/鮮半島),戰船自然而然成為關註的重頭。一直到唐晚期,朝廷才會意識到南方商業貿易的重要性,從而關註商船、遠洋船等促進貿易的船型。
朝廷如今的局限性,反而成了嶺南可以利用的突破口。
七娘與梅舟又聊了幾句,才想起李白讓帶的話:“我阿耶說了,城外百裏,靠近水林之間的造船署已經搭建起來了,裏頭的木工目前還不多,都是戚翁掌眼選進來的。剩下的造船匠會由廣州選好,這幾日就走水路到齊。”
“你過去以後統領全署,可要帶他們早日造出新漕船啊。”
梅舟詫異:“讓我統領,嶺南道的大都督當真放心?”
七娘只笑著不說話。
能造得出仙槎、看得懂圖紙,就已經說明許多問題了。嶺南正值用人之際,這時候,無論是張阿翁和師父,還是她自己,都不會吝嗇於給有才學技藝之人一個機會。
這同樣也是在為嶺南創造新的生機。
梅舟感受到其中的信任,忽然有些感動,就好像他那一點微小不值一提的熱忱,終於被伯樂看在眼中。
他撫了撫衣擺,正面向七娘深深一揖手:“定不辱命。”
*
開元十九年,入夏。
幾件意外的小事件不聲不響開了頭,卻註定要璀璨絢爛,在一些人的生命裏留下抹不去的回憶。
夏日裏草木葳蕤,十九歲的杜甫出了家門,漫游到吳越一帶,聽聞嶺南這一年來有許多新變化,禁不住起了好奇心,轉道南下。
與此同時。
東都洛陽城外,十三歲的楊玉娘收拾了包裹細軟,毫不留戀地登上馬車,按照三叔父楊玄璬的意思,入長安攀尋本該屬於弘農楊氏的潑天富貴。
女帝離世已有二十六載。
二十六年間,許多事情塵歸塵,土歸土,都已不似故年。唯有李唐皇室帝王的獵艷範圍,依舊被有心人刻意地局限在女帝創組的“李武韋楊”四氏之內。④
李武韋楊所連成的婚姻集團,甚至透過了高力士的層層篩選,將李隆基越纏越緊,包圍蒙蔽。
昨日的武惠妃如此;
明日的楊玉娘也未嘗不可。
想到這裏,楊玉娘垂眸自嘲一笑,莫名記起一個人。
去年此時,她曾在南市永泰樓撞到一位小娘子,聽人喚其“七娘”。在那之前,她們也曾在長安有過一面之緣。
七娘似乎總能看穿她故作柔弱的偽裝。
即便如此,還是悄悄告誡她,壽王很弱,不堪為嫁。
沒成想,她在東都呆了一年,日日苦練楊家娘子必須擅長的歌舞音律,舉盞對飲,最終還是被叔父推上了“嫁皇子”這條路。
近身伺候的婢子打斷了楊玉娘出神思索,笑吟吟搭話:“這回為壽王殿下選妃,楊氏已經早早在京中做好打點,大爺說了,五娘子便是什麽都不做,至少也能得封個孺人(王妾室)回來。”
楊玉娘柔柔一笑:“長安的路,哪裏是那般好走的。”
婢子聽不懂,她卻也不欲解釋,撩開車馬邊的簾子望向外頭。
武惠妃是個不夠聰慧,卻又野心過度的女人。壽王殿下身處儲君之爭,有這樣一個母妃就好似在漩渦正中,即便是個厲害角色,也斷不是她的首選。
更何況,殿下似乎還是個怯懦膽小的。
楊玉娘指尖有一搭沒一搭地敲擊著車窗邊緣,想到了興慶宮龍椅上的聖人,慢慢畫了個圈。
她打算入京之後,再去尋一次七娘。
這次,她可不會再輕易離開長安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